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第4页

08月11日

以自我革命锻造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4816次
以自我革命锻造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以自我革命锻造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下) 1.正确判断无产阶级政党是最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政党。 2.正确判断革命推动了社会历史发展。 3.正确判断我们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4.正确判断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经验。 5.正确判断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6.正确判断我们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7.C单选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A目标导向B根本方向C根本要求D前进方向 8.C单选(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A糖衣炮弹B思想退化

08月11日

密切党群关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1 | 浏览 : 4874次
密切党群关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密切党群关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下) 1.正确判断我们要顺应群众工作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2.正确判断我们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提高群众工作实效。 3.正确判断我们要注重务实管用,提高制度的质量效果。 4.正确判断我们要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5.正确判断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 6.B单选(邓小平)曾说:“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叶剑英 7.A单选(毛泽东)曾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A毛泽东

08月11日

抓好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5720次
抓好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抓好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下) 1.正确判断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 2.正确判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正确判断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4.C单选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一九四五年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A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A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马

08月09日

重点防范化解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风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1 | 浏览 : 15080次
重点防范化解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风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重点防范化解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风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正确判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历史使命。 2.正确判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革命形势的演变,党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是政治安全风险和军事安全风险。 3.C单选192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如何开展以及如何胜利的问题。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开辟敌后战场” 4.ABC多选20世纪三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了(  )等多篇重要论著,这为纠正党内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夯实了重要的理论根基。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

08月09日

重点防范化解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风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30648次
重点防范化解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风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重点防范化解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风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正确判断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仍然面临着来自内外部不同程度的风险挑战。 2.AB多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有:(  )。A国民党残余武装以及土匪武装大量盘踞在西南地区,对新生政权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对新中国的全方位遏制C国内腐败风气冒头D党内官僚主义盛行 3.C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从构建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出发,在外交上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方针。A不结盟B改革开放C“一边倒”D对外开放 4.C单选以下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是:(互利互惠)。

08月04日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何以可能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2 | 浏览 : 10630次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何以可能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何以可能(下) 1.正确判断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正确判断长期执政是世界政党面临的普遍难题。 3.正确判断苏联垮台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正确判断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5.C单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A自我净化能力B自我提高能力C

08月04日

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8466次
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下) 1.正确判断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2.正确判断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3.正确判断我们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4.正确判断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5.A单选(毛泽东)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A毛泽东B邓小平C叶剑英

08月04日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7300次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下)  1.正确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 2.正确判断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B单选“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七届二次全会)A七届一次全会B七届二次全会C七届三次全会D党的七大 4.B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08月04日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10227次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  1.正确判断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 2.正确判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3.A单选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资本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4.ABC多选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

08月04日

“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 | 评论 : 0 | 浏览 : 15418次
“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

“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下)  1.正确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B单选(邓小平)指出,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3.B单选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必须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