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能力 - 第3页

07月21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514次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上)(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上)1.正确判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2.正确判断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3.正确判断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 4.C单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始终是第一位的。A纪律B道德C忠诚D奉献 5.AB多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A共产主义远

07月21日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462次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上)(下)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上)1.正确判断之所以要加强党性修养是因为有现实面临的考验和危险的要求。 2.正确判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3.正确判断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必须讲修养。 4.D单选()最早提出“党性”一词。A毛泽东B列宁C马克思D恩格斯 5.ABCD多选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A执政考验B改革开放考验C市场经济考验D外部环境考验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下)1.正确判断

07月21日

党章是增强党性的根本遵循(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454次
党章是增强党性的根本遵循(上)(下)

党章是增强党性的根本遵循(上)1.正确判断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 2.正确判断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 3.正确判断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D单选党性教育首先要学好()。A理论B宪法C法律D党章 5.ABCD多选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引导各级干部自觉(),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A学习党章B遵守党章C贯彻党章D维护党章 党

07月21日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总书记重要论述 | 评论 : 0 | 浏览 : 586次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中)(下)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1.正确判断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2.正确判断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3.A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A马克思主义B无政府主义C实用主义D共产主义 4.B单选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  )。A重视历史B割断历史C文化自觉D批判继承 5.BC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  )的根本所在。A立党立国B坚定信仰信念C把握历史

07月21日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414次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1.正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正确判断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 3.A单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A纪律严明B令行禁止C自我约束D一以贯之 4.C单选党内法律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法规是(  )。A准则B条例C党章D规定 5.A单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  )的同志。A忠实于党B相信党C服务于党D超越于党 严守党的

07月15日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5027次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1.正确判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上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正确判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97年提出了一份名为“治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 3.正确判断费孝通认为,政治绝不能只在自上而下的单轨上运行。 4.B单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A因势利导B因地制宜C

07月15日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4676次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上)(下)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上)(下)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上)1.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正确判断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B单选()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协调理念B共享理念C创新理念D绿色理念 4.C单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A市场经济B公有制C共同富裕D改革开放 5.ABCD多选共享发展的理念可以概括为()。A全民共享B全面共享C共建共享D渐进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社会

07月15日

超大城市空间和交通治理(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5827次
超大城市空间和交通治理(上)(下)

超大城市空间和交通治理(上)(下)超大城市空间和交通治理(上)1.正确判断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有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2.正确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 3.C单选交通结构是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城市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可以反映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交通出行需求的特点,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与地位。A交通工具数量B交通工具种类C交通量比例D高峰小时交通量 4.A单选大城市、超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出路是建立以()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A轨道交通B常规公交C自行车D电动车 5.ABC

07月15日

有韧性的社区构建:理解我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5045次
有韧性的社区构建:理解我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上)(下)

有韧性的社区构建:理解我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上)(下) 有韧性的社区构建:理解我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上)1.正确判断生态意义上的韧性,前提是将风险或危机演化看作是社会演化过程的一种状态,对人们生活情景的关怀以及趋势判断,增强组织(有机体)对外部环境的体验、识别与认识,组织主体或网络对外部的共同认知能力。 2.正确判断组织意义上的韧性,是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将对突发、风险、危机的认识作为组织学习、认识和应对的过程,强调选择组织网络形式,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兼容和有意识的集体行动,共同面对日趋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社会形态。 3.正确判断城市治理、韧性治理强调的是对城市不确定性、风险与复杂挑战的回应与适应。 4.C单选习近平指出,()

07月15日

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6185次
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上)(下)

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上)(下)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上)1.正确判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2.正确判断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3.A单选超大城市基层社会的“风险进入易发期、多发期”,体现出风险因素的()。A多B杂C聚D变 4.B单选超大城市基层社会的“风险相互交织形成综合体”,体现出风险因素的()。A多B杂C聚D变 5.BCD多选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A业余生活B衣食住行C生老病死D安居乐业 以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下)1.正确判断引领基层治理主体各司其职,要将党建引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