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力量 - 第1页

07月21日

走进基因工程大门(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当代前沿科技与科学素养 | 评论 : 0 | 浏览 : 122次
走进基因工程大门(上)(中)(下)

走进基因工程大门(上)1.正确判断蛋白质是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的。 2.正确判断病毒载体疫苗指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其他病毒为载体表达抗原制备的一种疫苗。 3.错误判断所有的病毒都对人体有害。 4.C单选RNA的中文名称为()。A脱氧核糖核酸B双氧核糖核酸C核糖核酸D核糖体蛋白 5.B单选流感疫苗通常是在()里制备的。A病毒B鸡胚C细菌D蛋白质 走进基因工程大门(中)1.正确判断基因编辑技术对内源基因组序列直接进行位点特异的切断、修改、替换。 2.D单选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以分子生物学为技术手段,对生命的基因进行操作,以改变生物原有的()。A核酸内切酶B显

07月21日

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下)(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总书记重要论述 | 评论 : 0 | 浏览 : 118次
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下)(中)(下)

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下)1.正确判断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正确判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3.D单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A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B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实现共同富裕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B单选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不平衡不全面B不平衡不充分C不均衡不充分D不均衡不全面 5.ABCD多选

07月21日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新质生产力 | 评论 : 0 | 浏览 : 323次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中)(下)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1.正确判断传统产业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基本盘。 2.正确判断制造业具有内生循环、协作密切的特点。 3.B单选()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A未来产业B传统产业C服务业D第一产业 4.D单选从社会职能角度看,我国传统产业主要是()。A制造业B服务业C第二产业D民生产业 5.ABC多选按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产业类型,可以分为()。A传统产业B新兴产业C未来产业D制造业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1.正确判断传统产业孕育新质生产力并非一帆风顺。 2

07月21日

超前布局培育未来产业 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新质生产力 | 评论 : 0 | 浏览 : 312次
超前布局培育未来产业 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上)(中)(下)

超前布局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上)1.正确判断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国家实力的相对变化。 2.正确判断通用人工智具有广泛的学习能力(达到/超过普通人类水平),能够根据所处的复杂动态环境自主产生并完成任务。 3.C单选当前,全球人口增速减缓将激发对()的需求。A更绿色、更低碳B更创新、更智能C更健康、更幸福D更安全、更平等 4.ABCD多选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的前瞻性新兴产业。A战略性B引领性C颠覆性D不确定性 5.ABC多选量子信息科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包括()等。A量子计算B量子通信C量子精密测量D量子化

07月20日

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新质生产力 | 评论 : 0 | 浏览 : 162次
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上)(中)(下)

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上)1.正确判断以科学技术新原理、新组合、新应用为基础产生的突破性创新,有望推动相关产业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进步。 2.正确判断前沿颠覆性技术的集中涌现、相互赋能和加速应用,正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 3.正确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期。 4.D单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谋划。A最大助力B科学指南C理论依据D第一动力 5.D单选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

06月14日

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新质生产力 | 评论 : 0 | 浏览 : 2199次
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中)(下)

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上)1.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增加新质战斗力比重。 2.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3.正确判断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 4.C单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A使命B大业C伟业D事业 5.D单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了,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A效果B信息C成绩

06月14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 评论 : 0 | 浏览 : 1374次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1.正确判断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2.正确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3.正确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4.C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支撑。A根本性B核心性C战略性D全面性5.C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05月22日

“无废城市” 如何让废物变资源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生态文明思想 | 评论 : 0 | 浏览 : 777次
“无废城市” 如何让废物变资源

 “无废城市”如何让废物变资源(上)1.错误判断“无废”指的就是固体废物产生量为零。 2.正确判断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提出,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明显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 3.正确判断无废要求系统地设计和管理产品和过程,避免和减少原材料使用量、废物产生量,减少原材料和废物中的有毒物质,保护或回收所有资源,而不是以焚烧或填埋的方式处理废物。 4.ABCD多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步骤包括()。A确定试点城市B制定实施方案C组织开展试点D开展评估总结 5.C单选“无废”是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填埋,利用()机制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手段,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之一。

05月22日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 评论 : 0 | 浏览 : 1917次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下)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1.正确判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正确判断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B单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求真务实D理论创新 4.A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  )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A企业家B主人翁C教育家D工匠 5.ABC多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  )研究。

05月22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总书记重要论述 | 评论 : 0 | 浏览 : 2140次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上)1.正确判断新要素积厚成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铸就坚实支撑。 2.正确判断我国具有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 3.C单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A山西B甘肃C黑龙江D西南地区 4.BCD多选新质生产力有(  )特征。A高速度B高科技C高效能D高质量 5.ABC多选新质生产力由(  )而催生。A技术革命性突破B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C产业深度转型升级D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下)1.正确判断从总体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nb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