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1页

09月19日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平性、统一性(合集2)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传统文化专栏 | 评论 : 0 | 浏览 : 854次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平性、统一性(合集2)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平性1.正确判断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 2.A单选()提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A费孝通B郭沫若C张培基D陈立 3.正确判断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B单选中华文明反对()的排他性思维,主张和衷共济、和谐共生。A“以和为贵”B“零和博弈”C“礼尚往来”D“协和万邦” 5.ABC多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A和平B和睦C和谐D合作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统一性1.正确判断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 2.正确判断

09月18日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合集)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传统文化专栏 | 评论 : 0 | 浏览 : 1119次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合集)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1.正确判断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正确判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3.A单选中华文明的(),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A连续性B创新性C统一性D包容性 4.正确判断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5.CD多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的社会理想。A民为邦本B为政以德C天下为公D天下大同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创新性

07月21日

读经典 论古今——先秦诸子的当代价值(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传统文化专栏 | 评论 : 0 | 浏览 : 1406次
读经典 论古今——先秦诸子的当代价值(上)(下)

读经典论古今——先秦诸子的当代价值(上)1.正确判断儒家将“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属性,“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关于人的品性的五个基本范畴,即传统所谓“五常”。 2.正确判断“忠信”是对别人的一种态度,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时应恪守的道德准则。 3.正确判断所谓仁义、智慧、孝慈、忠诚等等这样一些道德范畴,可以被善人运用来成就善举,也可以成为坏人做恶的利器。 4.B单选“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出自()。A《礼记》B《论语》C《荀子》D《孟子》 5.B单选在汉代许慎编的字书《说文》中,“信”与“()”是互训的同义词。A忠B诚C义D礼 读经典论古今——先秦诸子的当代价值(下)1

07月21日

大俗大雅:宋代士人生活与文化实践(上)(中)(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传统文化专栏 | 评论 : 0 | 浏览 : 1478次
大俗大雅:宋代士人生活与文化实践(上)(中)(下)

大俗大雅:宋代士人生活与文化实践(上)1.正确判断两宋三百余年始终承受着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 2.正确判断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3.B单选(  )主要是指俗世生活影响增重,民间信仰兴起,宗教教义、礼制仪轨愈益顺应世俗需求。A平民化B世俗化C人文化D大众化 4.C单选《耕织图》是(  )绘制的一套描绘我国江南地区农桑之务的图谱。A刘松年B顾闳中C楼璹D马远 5.B单选北宋科学家沈括编撰的(  ),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著作,被视为我国科学技术史上里程碑式之典籍。A《营造法式》B《梦溪笔谈》C《军器法式》D《元祐法式》 大俗大雅:宋代士

06月14日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境界(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文化思想 | 评论 : 0 | 浏览 : 2966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境界(上)(下)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境界(上)1.正确判断文化传统是一种生成着的实体,是与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观念体系,是面向未来流动的活水。 2.正确判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存在,不能离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3.C单选(  )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A儒家文化B实践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自我革命 4.B单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  )。A精神追求B社会理想C治理思想D交往之道 5.BCD多选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  )。A道

06月14日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文化思想 | 评论 : 0 | 浏览 : 2763次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上)(下)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上)1.正确判断《周易》的变易思想,在理论上的表述集中体现在《易传》,尤其是《系辞传》。 2.B单选“《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出自()。A《易传·系辞传上》B《易传·系辞传下》C《史记》D《左传》 3.A单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A《易传·彖传上》B《中庸》C《二十四史》D《易传·说卦传》 4.ABC多选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A中国精神B中国价值

01月05日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中)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7744次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中)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中) 1.正确单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2.正确单选我们要进一步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3.正确单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组织制度,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具体化,落实到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之中。 4.正确单选我们要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5.正确单选

01月05日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5990次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下)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下) 1.正确单选我们要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2.正确单选我们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3.正确单选我们要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4.正确单选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要放到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来。 5.正确单选我们要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织工作干部队伍。 6.ABC多选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要放到()上来。A加强教育管理B提高质量C发挥作用D提高技术水

01月05日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上)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0 | 浏览 : 7667次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上)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上) 1.正确单选2023年6月28日至2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2.正确单选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3.正确单选党的领导是全面、系统、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 4.正确单选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5.正确单选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6.正确单选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

01月05日

礼乐的教化功能与现代意义(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传统文化专栏 | 评论 : 0 | 浏览 : 5358次
礼乐的教化功能与现代意义(下)

礼乐的教化功能与现代意义(下) 1.正确单选《礼记·礼运》云:“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2.正确单选《论语·季氏篇》云:“不学礼,无以立!” 3.正确单选“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4.正确单选“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出自《礼记·曲礼》。 5.C单选孟德斯鸠表示,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的()。A礼俗B礼法C礼教D礼律 6.C单选儒家倡导的“礼教”本来是以维系社会伦理秩序为目标,一方面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专制政治中最终却成为维护社会等级和权势的工具。A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