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lnonl.com
1. 正确 单选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2. 正确 单选 资鉴的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发展,是要对历史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3. 正确 单选 王夫之曾说:“得可资,失亦可资,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4. 正确 单选 王夫之运用《周易》的通变思维,思考千古兴亡盛衰,把古代历史观、历史借鉴观念,推向新的高度。
5. 正确 单选 王夫之从哲理高度上,提出了“知幾”作为“知来”的基础,知来者,以先见之幾而已。
6. 正确 单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 错误 单选 孔子认为自己是“生而知者”。
8. 正确 单选 读书的数量上“多”的要求与时间的“少”是矛盾的。
9. 正确 单选 《尚书》注意周边关系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作为历史盛衰的大问题看待。
10. 正确 单选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1. 正确 单选 唐初修史的首要目的是总结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
12. 正确 单选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
13. 正确 单选 唐太宗所撰《帝范》12篇,是专给太子阅读的政治读本,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见解,涉及到历代君主治国安邦的得失。
14. 正确 单选 毛泽东对历史学有着特殊的偏爱。
15. 正确 单选 《二十四史》这部书本身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
16. 正确 单选 白寿彝先生认为,《资治通鉴》的指导思想是“资治”二字 。
17. 正确 单选 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在政治倾向上、学术思想上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
18. 正确 单选 《资治通鉴》是众手修成,但却是司马光“一家之言”的作品。
19. 正确 单选 “资治”指导思想贯穿于《资治通鉴》编修的全过程。
20. 正确 单选 司马光认为人君的才能、素质、品质直接影响历史的盛衰。
21. 正确 单选 王夫之认为“道”是天人关系的根本,“理”是“道”的体现。
22. 正确 单选 王夫之与司马光的分歧是历史思维的差别。
23. 正确 单选 王夫之晚年所著和《读通鉴论》30卷,是一部史学批评的著作。
24. 正确 单选 人治,是依人而治,依靠的是掌权者的智慧和权威,强调治权者的绝对权力。
25. 正确 单选 价值就是事物在人眼里的好坏、利害、美丑、善恶。
26. 正确 单选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利害、美丑、善恶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27. 正确 单选 共同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核心价值观。
28. 正确 单选 文明,既是一个社会发展状况的描述性概念,也是一个评价社会发展状况是否合理的价值概念。
29. 正确 单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几位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共同完成的。
30. 正确 单选 在探讨历史盛衰原因上,司马光强调人君的作用。
31. D 单选 人君的“官人、信赏、必罚”的落脚点是用人。
A 官人
B 信赏
C 必罚
D 用人
32. C 单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学理论著作是刘知几的《史通》。
A 司马迁的《史记》
B 班固的《汉书》
C 刘知几的《史通》
D 杜佑的《通典》
33. D 单选 西汉时,主张文治,反对“马上治天下”的是陆贾。
A 叔孙通
B 娄敬
C 贾谊
D 陆贾
34. B 单选 唐代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基本固化为宰相名号始于高宗时期。
A 太宗时期
B 高宗时期
C 德宗时期
D 玄宗时期
35. C 单选 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郑玄。
A 董仲舒
B 刘歆
C 郑玄
D 许慎
36. B 单选 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誉录制度确立于北宋。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金代
37. A 单选 《资治通鉴》编修第一步编“丛目”,将收集的史料,按照年月顺序,标明事目,剪粘排列。
A 年月
B 人物
C 地名
D 朝代
38. D 单选 司马光写史,不满足于形式上的编年系事,力图在编史中体现出他的历史见识,抒发他对历史盛衰之由的“所以然”的见解。
A 班超
B 班固
C 王安石
D 司马光
39. B 单选 司马光的“王、霸无异道”思想,为他总结历史盛衰经验提供了基本出发点,这个基本点就是他说的“盖言治乱之道,古今一贯” 。
A “天子强大,号令一统”
B “盖言治乱之道,古今一贯”
C “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
D “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
40. D 单选 《资治通鉴》是一部“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的编年体通史。
A 《史记》
B 《竹书纪年》
C 《汉纪》
D 《资治通鉴》
41. A 单选 严安认为“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A 严安
B 陆贾
C 主父偃
D 董仲舒
42. B 单选 在二十四史中,有8部正史是在唐初修成。
A 7
B 8
C 9
D 10
43. D 单选 古人对秦朝短暂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A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B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秦之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44. A 单选 核心价值观是形成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是支撑国家的文化支柱。
A 核心价值观
B 民族团结
C 睦邻友好
D 人民幸福
45. A 单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A 核心内容
B 根本内容
C 重要内容
D 基本内容
46. D 单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出自王安石的《商鞅》。
A 谭嗣同
B 陈独秀
C 黎锦熙
D 王安石
47. C 单选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
A 王安石
B 苏轼
C 司马光
D 朱熹
48. B 单选 《尚书》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
A 《世本》
B 《尚书》
C 《诗经》
D 《竹书纪年》
49. D 单选 《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从周威烈王开始?
A 秦始皇
B 黄帝
C 周武王
D 周威烈王
50. B 单选 《资治通鉴》记录的历史横跨中国16个朝代。
A 14
B 16
C 18
D 20
51. D 单选 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司马迁。
A 周公
B 孔子
C 左丘明
D 司马迁
52. C 单选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刘向。
A 孔子
B 司马迁
C 刘向
D 班固
53. B 单选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梁、陈、北齐、周、隋。
A 宋、北齐、梁、陈、隋
B 梁、陈、北齐、周、隋
C 梁、陈、北齐、北周、隋
D 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54. B 单选 《七录》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 《七志》
B 《七录》
C 《七林》
D 《隋书·经籍志》
55. B 单选 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新五代史》。
A 《旧五代史》
B 《新五代史》
C 《旧唐书》
D 《新唐书》?
56. A 单选 《后汉书》的作者是范晔。
A 范晔
B 袁枢
C 马端临
D 柯维骐
57. B 单选 《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袁枢。
A 范晔
B 袁枢
C 马端临
D 柯维骐
58. C 单选 《文献通考》的作者是马端临。
A 范晔
B 袁枢
C 马端临
D 柯维骐
59. D 单选 《宋史新编》的作者是柯维骐。
A 范晔
B 袁枢
C 马端临
D 柯维骐
60. B 单选 《治安策》的作者是贾谊。
A 姚崇
B 贾谊
C 司马光
D 王安石
61. BCD 多选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 )。
A 亲和力
B 凝聚力
C 感召力
D 生命力
62. ABC 多选 尚书总结的历史经验包括( )。
A 敬天
B 保民
C 用人
D 敬民
63. ABCD 多选 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体现在( )。
A 理财之事
B 论祖宗之法是否可变
C 三司条例司置当否
D 青苗法利弊
64. ABCD 多选 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质包括( )。
A 塑造国家
B 培育公民
C 造就精英
D 影响世界
65. AB 多选 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个大工程,是( )。
A 一个国家的灵魂工程
B 一个国家的命运工程
C 一个国家的希望工程
D 一个国家的未来工程
66. ACD 多选 以下属于中国人的价值观的是( )。
A 报恩
B 平等
C 明分
D 虑后
67. ABC 多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 )。
A 核心要素
B 精神纽带
C 文化支柱
D 发展方向
68. ABCD 多选 《治安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节俭治国
B 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C 适当封王
D 适当选人用人
69. ABCD 多选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对我们现在工作有很多借鉴意义,包括:( )。
A 联系社会实际
B 联系工作实际
C 联系事业实际
D 联系革命斗争的实际
70. ABCD 多选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对我们现在、将来的读书方法有很多借鉴意义,包括:( )。
A 古为今用法
B 辩证分析法
C 调查研究法
D 对比对照法
71. ABC 多选 人君应当修心,修心是三个内容是( )。
A 曰仁
B 曰明
C 曰武
D 曰公
72. ABC 多选 司马光认为,治国之要亦有三,分别为( )。
A 官人
B 信赏
C 必罚
D 刑罚
73. ABC 多选 王夫之的历史思维包括( )。
A 天人联系的整体思维
B 求鉴的通变思维
C “知来”意义上的“知幾”思维
D “仁政”思维
74. ABCD 多选 司马光的用人之道是( )。
A 知人为用人之本
B 根据不同的职事的要求,选人、用人、察人、考实绩
C 用人不讲门第、阀阅
D 用人论贤不论亲疏
75. ABCD 多选 下述书籍中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
A 《史记》
B 《前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76. ABCD 多选 司马光举 ( )的例子,说明“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
A 秦用由余霸西戎
B 吴得伍员克强楚
C 汉得陈平诛项羽
D 曹魏得许攸破袁绍
77. ABCD 多选 “为相”的用人与“为君”的用人,就要“公明”,即( )。
A “己不置毫发之私于其间”
B “举之以众”,而且“进退赏罚皆众所共然”
C 决定用与退,根本的是“以功”,无功则退,有功则进
D 对举荐得当与否,要有赏罚
78. ABCD 多选 司马光认为从人才特性看,又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包括( )。
A 知治经之士
B 知治狱之士
C 治财之士
D 治兵之士
79. BC 多选 司马光认为,历史有“有道”与“无道”两种不同的情形,“有道”中,又分作( )两种。
A “政道”
B “王道”
C “霸道”
D “仁道”
80. ABC 多选 “礼”是“仁、明、武”的体现,又是( )的依据。
A 用人
B 赏功
C 罚罪
D 仁政
本文链接:https://www.lnonl.com/post/426.html